Media Coverage

  • 中大研發醫學用變形納米機械人

    Media: Hong Kong Commercial Daily
    大自然界不少生物有集群特性,如鳥類會在天上群飛避開獵食者、螞蟻會互相支撐形成鍵狀或球狀通過不同環境,香港中文大學工程學院的研究團隊從中得到靈感,研發首個可變形「納米機械人」。只需要調節磁場的振幅及頻率,便可令數百萬個獨立分散的磁性納米粒子,組成有不同的形態變化的微型群體。
  • 港中大研可變形納米機械人群體

    Media: Jornal Cheng Pou
    香港中文大學(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30日召開發佈會表示,該學院成功研究出控制納米機械人群體形態變化的方法,希望應用於生物醫學領域,有助於中風等疾病的靶向治療及臨床檢測。
  • 微細血管裏相互協作 中大研集群式納米機械人

    Media: Headline Daily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一班學者,成功將動物集體行動的特性引入納米機械人研究,並將納米機械人群體分裂成多個微型群體,可以進一步應用於臨牀實驗和標靶治療,研究成果已於國際學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由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張立副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得到眾多基金會如香港中文大學天石機械人研究所提供共二百萬的資助,成功地將動物集體行動的特性引入納米機械人研究。
  • 中大研變形納米機械人 粒子組成送藥大軍 盼助醫腦中風

    Media: Ming Pao Daily News
    「電影《變形金剛》、動畫《大英雄聯盟》我都愛看,盼當中的變形機械人成真。」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把電影和動畫的情節實現:其團隊研發出「變形納米機械人」,由粒子組成「送藥大軍」,注入人體後可經磁場設備控制,隨意伸長縮短、分散或合體「變形」,方便在血管穿梭,將藥物送到指定部位。團隊擬將技術應用於腦中風治療,傳送溶血栓藥免病人開顱,研究料5年後作臨牀實驗。
  • 中大研究納米機械人助標靶治療

    Media: Metro Daily
    在自然界中不難見到動物集體行動,中大工程團隊成功將有關特性引入納米機械人,成功控制納米機械人群體進行形態轉變和分裂成多個微型群體,有關技術未來或可用作標靶治療。大至鳥群、小至細菌菌落,牠們都會有集體行動的特性,包括改變群體形態以防遭獵殺、互相合作等。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團隊,從動物群體的習性得到啟發,研發出全球首個變形納米機械人群體。
  • 中大研變形納米機械人 注血管助療中風

    Media: Sing Tao Daily
    電影中能隨意變形與移動的機械人,在現實世界將應用於醫療用途。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團隊,研發由氧化鐵組成「變形納米機械人」,通過調節磁場的振幅及頻率,隨意分裂及伸縮,運載標靶藥物到血管堵塞位置送藥,有助治療缺血性中風、眼科疾病,最快五年後臨牀應用。
  • Hong Kong researchers develop transformable nano-robots to perform medical tasks

    Media: Xin Hua Net
    Researchers fro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eveloped a new way of controlling nano-robots, making them capable of doing complex tasks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ies, the finding was announced here Thursday.  Led by Zhang Li, associate professor of the university's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Automation Engineering, the team has implemented swarm behaviors on nano-robots, allowing controlled morphological changes and splitting.
  • 中大教授受自然界啟發 研納米機械人發展生物醫學

    Media: Topick
    在自然界中我們不難見到動物如螞蟻集體行動,香港中文大學有研究團隊因此受啟發,成功將動物集體行動的特性引入納米機械人,並轉變其形態和將其分裂,這種技術有望於日後用作治療中風,有關研究已在國際科學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 中大研發可變形納米機械人  冀5年後助治癒中風

    Media: HK01
    中大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表示,過去看到校園內,螞蟻群爬樹的群體行為,觸發將動物群體行為引入納米機械人中。經歷約10個月的研究實驗,利用動態自組技術,成功將幾百萬個分散的磁性納米粒子組裝成可控的人工微型群體。並透過調節磁場的振幅和頻率,控制它們進行多種形態變化,包括伸長和縮短、分裂和融合。
  • 中大研可變形納米機械人群體 助醫學應用

    Media: HK China News Agency
    香港中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副教授張立(左)與他的博士生俞江帆(右)展示人腦模型和磁性納米粒子。很多科幻電影以納米機械人為題材,它們能隨意移動、變形,甚至自我修復,完成不可能的任務。不過現實中,要控制數百萬個納米機械人集體行動和變形,卻是一大技術難題。張立教授的研究團隊最近成功克服這個難題,控制一群納米機械人變形和分裂。研究結果剛在國際科學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

Pages